金黃稻谷千層浪,累累瓜果十里香。農民豐收節里話豐收,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滿是感慨:“咱農民趕上好時代,感恩總書記,感恩共產黨!”
程夕兵至今念念不忘,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崗村,沿著田埂下到麥田,和大家聊起了糧食生產。“總書記這么關心我們農民,鄉親們心里暖烘烘的。”老程說,這些年政策越來越好,種糧補貼給力,技術服務到位,高標準農田旱澇保收,“咱種糧越來越有底了。”
慶豐收、感黨恩,在塞上江南,在洞庭湖畔,在華北平原,一個個農民豐收節現場,歌聲鑼鼓響起來,民俗秧歌舞起來,這是億萬農民的喜慶節日,這是偉大祖國的豐收禮贊!
豐收,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念茲在茲。從白山黑水到黃土高坡,從魚米之鄉到雪域高原,田野里、灶臺旁、炕沿邊,一次次拉家常,一句句暖心話,寄托著總書記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殷殷關切、深深期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連續6年站穩6.5億噸臺階,脫貧攻堅取得了全面勝利,農民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多,農村民生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三農”發展不斷延續好勢頭,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我們要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只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
這是國情世情的準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
這是關乎長遠的戰略謀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舉措在廣袤田野落地生根。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光東村村民李龍植記憶猶新: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他家,了解一家人收入和生活情況,又盤腿而坐,同村民們親切交談。
在吉林延邊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竟卜找嘞蜣r村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
“關鍵小事”體現為民情懷。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實施,光東村土路成了水泥路,自來水管網由分散式升級為集中式,210戶村民家中,旱廁變成沖水馬桶。
小村煥發新貌,正是全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8%,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全國90%以上的行政村。越來越多的鄉村路通了、水清了、村美了,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鄉村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