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全球債市的持續大幅下挫中,中國國債始終堅挺,讓它成為大量海外投資者眼中難得的避風港。
彭博的指數顯示,在兩周前全球國債市場重挫、收益率大幅飆升時,中國國債與彭博巴克萊全球國債指數之間的相關性接近于0,意味著當時中國債市幾乎絲毫未受當時海外市場大幅波動的影響。
如果這個指數為1,那么就意味著二者的走勢是同步變動。而最新數據顯示,這個相關性當前也僅為0.2。
簡單回顧一下過去這段時間海內外債市的走勢也能直觀的看到這一點。
美國10年期國債價格持續走低,推動收益率一路上行,2月25日一天就暴漲23個基點,連續突破1.5%和1.6%關口。
澳大利亞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幾乎是一樣的走勢,半個月前一度升至1.9%上方。
相比之下,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一直窄幅波動,過去一個月最大波動幅度只有7個基點。
這種在全球市場巨震中“獨善其身”的特性,讓中國國債備受海外機構看好。彭博援引摩根資管旗下規模160億美元的全球債券基金經理Arjun Vij表示:
在發達市場出現這種震蕩時,它(中國國債)就是你存放現金的好地方。
如果觀察它與全球股市的長期相關性,中國國債是與美國國債一樣好的資產。
過去這個月海外債市遭遇的大幅拋售,在當前市場開始企穩之際依然讓不少投資者心有余悸。Brandywine Global資管經理Tracy Chen稱,國債作為避險天堂的作用已經不存在了,投資者將中國國債作為替代性選擇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為何中國債市能夠“獨善其身”?國君固收覃漢團隊認為,中國債市微觀結構優化,機構戰線普遍收縮,幾乎“跌無可跌”,這是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3月份中國資金面平穩,供給壓力還在路上,股基資金流出“蹺蹺板”,也讓債市做多的情緒與能力方面均改善。因此,近期債市不跌反漲符合常識。
不過覃漢團隊同時也提到,共識上,市場仍舊擔憂潛在的通脹上行,以及4月份啟動的地方債供給壓力,這就意味著中期債市可能漲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