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說,俄美《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5年,有效期至2026年2月5日,條約內容保持不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在美俄關系處于緊張時,對俄羅斯遠程核武器數量加以可驗證限制顯得至關重要。美國將利用5年的延長期尋求與俄方達成涉及俄所有核武器的軍控協議。
作為目前美俄兩國間唯一有效的核軍控條約,從短期來看,該條約的續簽是美俄雙方緊急按下“核暫停按鈕”的明智之舉,為全球戰略穩定增加了重要砝碼。但條約延長并不意味著往后核不擴散機制的高枕無虞。下一步美俄還要就進一步核軍控展開多輪對話和談判。就目前看來,未來兩國就簽署新條約達成共識仍舊阻礙重重。
非核武器因素或將成為美俄進一步交換籌碼。近年來,隨著美俄兩國在非核戰略武器領域的快速發展,類似高超聲速武器、先進反導系統、太空力量、網絡空間力量等同樣能夠影響雙方戰略穩定的進攻性戰略選項,已經成為美俄無法繞開和回避的現實問題。就美國而言,鑒于俄方近年來在高超聲速武器領域的領先優勢,美希望將高超聲速武器納入新條約;而俄方則始終對美部署在東歐地區的反導系統顧慮頗多,同樣希望在新條約中能包含限制反導系統的規定。
戰術核武器成為雙方主要關注點。美方自特朗普政府重啟戰術核武器研發進程至今,已在W76-2核彈頭、B61-12核彈方面取得了進展。雖然美方聲稱,只是為了獲得更加靈活多樣的威懾手段,但戰術核武器實戰化部署、應用的思路,已在實質上降低了核武器使用門檻。這一“冒進”的戰略選擇已經對全球戰略穩定構成了嚴峻挑戰。為此,美俄針對新軍控條約的談判或將把戰術核武器列入談判內容。
早在2018年初宣布退出《中導條約》的意向以來,美國就一直利用各種機會試圖強拉中國進入多邊軍控談判。在未來美俄軍控談判中,美極有可能重提核軍控多邊化議題,旨在將本是美俄雙邊的軍控條約拓展為三邊軍控條約,通過限制他國,以保證自身的絕對核優勢。
綜上所述,《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續簽很大程度上是美俄這兩個核大國為節約軍備競賽成本、實現核力量結構轉型而心照不宣的暫時“握手言和”。美方同意延長條約,被相關領域專家認為是出于“精明的計算”,而非對于核軍控、核裁軍的真實關心。未來,核軍控之路仍荊棘塞途,若要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有效核軍控、維護全球核不擴散機制、維護全球戰略穩定,還需要付出更多的誠意與努力。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外國軍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