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內,覃重軍團隊在一起學習交流(7月31日攝)。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出與天然分子化學結構相同、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 50多年后的今天,我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人工創造出有生命活性的單染色體真核細胞,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所內,覃重軍(右)與團隊成員在實驗室里交流(7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所內,覃重軍在講述關于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的研究內容(7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所內,覃重軍在講述關于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的研究內容(7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所內,覃重軍(右)與團隊成員邵洋洋在實驗室內研究交流(7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這是8月2日拍攝的中國科學院研究成果發布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所內,覃重軍在展示他研究筆記中為自己制定的目標(7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這是覃重軍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所內展示的研究筆記(7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所內,覃重軍(右)與團隊成員邵洋洋在實驗室內研究交流(7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所內,覃重軍在展示他近五年關于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的研究筆記(7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