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日電 題:癡迷無人駕駛配送 港青李興龍的內地“藍海行動”
作者 陳小愿 馮靖蓉
黃色車體、黑色頂蓋,高約一米的六輪無人駕駛配送車今年初開始在北京的住宅小區里穿梭。這款被稱為“真機小黃馬”的設備,時速約12公里,通過云端智能調度系統,可自行避開行人和障礙物,將快件準確送至客戶手中。
這是香港青年李興龍團隊研發的產品。2016年7月與學長聯合創立北京真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來,李興龍前往深圳、上海等地出差一百多次,最近更忙到“三過家門而不入”。
“內地快遞業市場大,無人駕駛配送車這片‘藍海’前景廣闊。”近日,李興龍在位于中關村智造大街的辦公室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今年30歲的李興龍是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專業學士,研究生階段在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學習創新企業管理。關于創業緣起,他說,數年前來京時,高校門口的快遞三輪車和堆積如山的貨物令其印象深刻。
查詢數據,李興龍發現,2015年內地快遞包裹量達206億件,其中高??爝f數量逾7.2億件。許多高校不允許快遞三輪車進入校園,師生取件不便。
希望為此做些事的李興龍,兩年前辭去硬件公司的工作,與前阿里巴巴“瓦力超級大腦”項目技術負責人劉智勇聯合創業,研發無人駕駛配送車,以解決快遞業的“最后一公里路”難題。
車輛及控制系統研發、融資、找客戶……創業以來,李興龍每天都面對各種挑戰。僅研發方面,車輛出現故障的原因就可能有逾千種,發生時需逐一排查。面對旁人質疑,李興龍說:“只有邁出一步,才會看到新的風景。”
從兩人合伙創業,到現在擁有30多名團隊員工,李興龍堅持效率優先,客戶第一;目前,已有蘇寧在內的十幾家客戶,涉及房地產、物流、電商和外賣業,不少客戶是其所在行業前三名。他預計,今年公司將出貨幾百臺,明年有望達數千臺。
由于無人駕駛配送車成本約為人力配送的四分之一,且可以24小時工作,近期有大型電商宣布將投入研發。李興龍說,這片“藍海”正在變成“紅海”,未來挑戰會更多;公司專注于單一領域,希望成為內地業界第一。
辦公室內擺放有多個獎牌匾,李興龍希望激勵團隊更上一層樓;為擴大產品運用場所,團隊目前正研發自主導航的四足機器人,希望未來可攀爬樓梯、上樓工作,進一步便利客戶。
兩年來,李興龍常與員工一起組裝車輛,有時加班至凌晨四點,忙碌中他也偶爾抽離工作。已經適應在北京生活的他說,看電影、和朋友吃飯聊天也是很開心的事;要利用好碎片時間,并定時鍛煉身體。
曾有香港等地創業團隊向李興龍“取經”。他說,內地市場大,但年輕人創業面臨不少挑戰,建議香港大學生畢業后先到喜歡的公司工作一段時間,了解銷售、研發等業務后再創業。北京、上海等內地城市人才也很多,現在香港年輕人和他們站在同一起跑線,要用更開放性的思維去把握機會。
“創業前要做好調研。要順應社會節奏發展,要接地氣。”李興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