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5lxcr"><em id="5lxcr"><wbr id="5lxcr"></wbr></em></acronym>

      <var id="5lxcr"><sup id="5lxcr"></sup></var>

      <var id="5lxcr"><output id="5lxcr"><form id="5lxcr"></form></output></var><var id="5lxcr"></var>
      • 大中華網,大中華區主流資訊門戶網站!

      熱門關鍵詞:
      您現在的位置: 主頁 > 新聞 > 臺海新聞

      臺灣中南部學者:兩岸“南南合作”、31條措施影響深遠

         來源:    時間:2018-07-27 10:13
       
       
       臺灣中南部學者:兩岸“南南合作”、“31條措施”影響深遠
       
        中新社青島7月26日電 (記者 楊程晨)正于青島舉行的第二十七屆海峽兩岸關系學術研討會上,多位來自臺灣中南部高校的學者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兩岸“南南合作(大陸南方地區與南臺灣地區的合作)”、“31條措施”對臺灣“三中一青(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階層與青年世代)”群體影響深遠。
       
        “臺灣經濟欠發達的南部地區,提供了觀察臺灣真實面貌的機會。”位于高雄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汪明生以高雄為例介紹說,過去20年間,該市產業停滯、人口外移、地方政府著力選舉無視發展。高雄民眾熱情善良,但與外界脫節太久,尤其是普遍對大陸不了解、甚至充滿疑慮。
       
        汪明生說,以地區試點、民間產學對接的兩岸“南南合作”,或是當前兩岸僵局的突破口。臺灣所處的真正困境并非表象看到的產業不振及藍綠政治爭斗,而是“三中一青”群體因社會發展不均衡所產生的深層結構問題。
       
        “多年之疾不能求三年之艾。”對此,他建議,兩岸經由小范圍的城市合作試點,聯手摸索實踐,是可行的嘗試。去年初舉辦的首屆“兩岸南南合作與發展論壇”,旨在促進臺灣的云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及外島澎湖,與大陸中南部的桂、湘、川、鄂、皖、贛等省區對接合作。這與臺灣民眾需求及有識之士所見是不謀而合。
       
        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丁仁方認為,過去,中南部地區的中小企業將生產線移往大陸,財務、研發等業務多留在臺灣;現在,“31條措施”提供了貸款、研發、租稅等方面的便利及獎助,可能會加速這些企業向大陸轉移。
       
        丁仁方提到,農漁業在南臺灣的產業結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一段時間以來,包括菠蘿、香蕉在內的農產品出現價格崩跌狀況,相關部門未能妥善處理,引發民眾不滿。如果大陸能適時進行調節性采購,同時放寬檢驗通關流程,對南臺灣農漁產品的供銷秩序將有極大幫助。
       
        今年3月有民調指出,愿意因“31條措施”赴大陸發展的人數比例以桃園、新竹、苗栗地區最高,中部的云林、嘉義、南投地區排在次席。丁仁方推斷,這可能與中南部地區的相對工作機會較少有關。如此來看,今后“31條措施”對中南部民眾的磁吸效應或比北部更大。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通識教育中心合聘專任教授潘兆民表示,大陸自提出“三中一青”概念,到面向臺灣青年出臺針對性便利政策,再到推出“31條措施”,確實對青年的政治認同產生影響。因為對臺灣經濟前景不樂觀,年輕世代赴大陸尋求新機會的意愿增強。
       
        他說,毋庸置疑,兩岸長期的交流對青年人已產生實際效果,即化解對大陸先入為主的偏見,加深對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印象,形構雙方持續溝通的管道。(完)


      分享到:
      關于我們 網站聲明 商務合作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3-2022 大中華網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復制或建立鏡像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將其刪除!
      亚洲成年在线影院_亚洲无码AV影院_超碰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免看国产

      <acronym id="5lxcr"><em id="5lxcr"><wbr id="5lxcr"></wbr></em></acronym>

        <var id="5lxcr"><sup id="5lxcr"></sup></var>

        <var id="5lxcr"><output id="5lxcr"><form id="5lxcr"></form></output></var><var id="5lxcr"></var>